東莞陽光網7月7日訊 7月6日晚,廣東衛視《廣東新聞聯播》播出由東莞廣播電視臺采制上送的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:推動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》電視新聞。
該報道以東莞中堂鎮作為案例,指出,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過程中,東莞將理論宣講與惠民服務相結合,開展文明積分進萬家活動,引導家家戶戶賽積分、爭榮譽、創先進。在實踐活動中,中堂鎮充分利用文明實踐點單APP及文明積分進萬家平臺建立互動窗口,實現了群眾點單與志愿服務接單的有機統一,去年實踐項目清單的項目就達1000多個。通過開展文明積分活動,市民把愛護環境、熱心公益、移風易俗等社會新風尚、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形成頗具中堂本土特色的文明新風,全鎮涌現出了43名道德模范、廣東好人和東莞好人,使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、更有活力、更有溫度。
延伸閱讀
東莞中堂: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
東莞中堂鎮在2018年11月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省級試點。成為試點鎮后,中堂一直努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,以群眾所需所想為出發點,創新工作方式,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,和諧友善的氛圍日益濃厚。
去年八月底,得知孩子下學期可以入讀公辦學校,中堂鎮潢涌村一家外資企業的湖南籍員工韓玉花難掩心中的激動。
東莞中堂潢涌村居民韓玉花表示,“挺開心的那時候,真的好激動當時,那時村委會通知我入圍了,我趕緊告訴我兒子,兒子,你可以去讀潢涌小學啦,我不用去那么遠送你了?!?/p>
韓玉花告訴記者,18年她申請了積分入學,因積分排名靠后,最終孩子只能去高埗鎮一所民辦學校就讀。去年年初潢涌村實行文明積分制,她得知外來務工人員文明積分前5名有機會獲得公辦學位,就想抓住這個機會。在短短幾個月里她就獲得超過100個積分,排在外來務工人員的第三位。而來自河南的喬亞娜的積分則排在第一位。目前,她們的孩子都已獲得潢涌小學的學位。
文明積分制也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積極參加到文明實踐中。韓玉花在潢涌村打工近十年,她告訴記者,此前空閑時她都圍著孩子轉,現在通過參加各類活動她認識了更多朋友,見識了更大世面,豐富了自己的內心。她和喬亞娜都已經注冊成為了志愿者,她們覺得,參加志愿活動讓自己的心情更放松,工作生活更積極向上。
韓玉花和喬亞娜通過文明積分,實現讓孩子入讀公辦學校的愿望,而這只是中堂鎮在試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程中,準備全鎮推廣的文明積分制的一個縮影。2019年3月,隨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的啟動,東莞中堂鎮“文明積分進萬家”系統正式上線。系統采用積分制方式進行,設置積分評選辦法、標準及加分項、扣分項,達到一定積分就可以換禮品、優先評優,積分前5名有機會獲得公辦學位。目前,該系統注冊人數達1.4萬人,最高積分達2155分。
通過開展文明積分活動,市民把愛護環境、熱心公益、移風易俗等社會新風尚、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形成頗具中堂本土特色的文明新風。全鎮涌現出了43名道德模范、廣東好人和東莞好人。
中堂鎮潢涌村是全國文明村,該村將一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閑置教學樓改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。目前該文明實踐站內設15個功能室、1個階梯講堂,組建了一支志愿服務總隊、13支志愿服務分隊,志愿者1000多人。一年來,這支志愿隊伍已開展理論宣講、志愿服務進社區、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活動200多場,服務群眾6萬多人次。
中堂全鎮已建立了1個文明實踐中心、20個村級實踐站、13個實踐點,并構建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、文化服務、科技服務、體育服務等5大平臺載體。
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。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要求,也是記者近日深入中堂采訪時發現的真實寫照。實踐中,東莞中堂鎮充分利用文明實踐點單APP及文明積分進萬家平臺,發布志愿服務項目清單、志愿服務隊及聯系方式等,建立互動窗口,收集整理可服務的群眾需要,實現了群眾“點單”與志愿服務“接單”的有機統一,去年實踐項目清單的項目就達1000多個。
東莞中堂潢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工鐘壽英說道,“我們除了會開展一些常規性的服務,還將圍繞德本文化去開展一系列的文化保育活動,希望將弘揚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,去營造一個人人愛文化的社區氛圍?!?/p>
下來,東莞中堂鎮將進一步優化系統,把全鎮公共服務項目及民間社團、志愿組織等可供服務的資源串聯起來,打造文明實踐共同體,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,助力“德本中堂”建設。
- 相關新聞